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体国侯于赵(2 / 3)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那你说我指使于你,何出此言啊。”张四维嗤笑一声说道:“你听我说起了西北糜烂,贪心横起,自己做下了这么多的恶事,为何要攀咬于我呢?”

“陛下明鉴。”

这就是张四维,出了事,他就是干干净净,纯洁的如同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一样。

赵梦祐其实特别想把这个案子,办到张四维的头上,但最终也没有找到证据,确切的说,张四维知道刘台在做什么,但并非主谋。

张四维唯一跟这件案子有关的就是,张四维给刘台分享了下西北的成功经验,当然说的时候,都是一种痛心疾首的模样,告诫刘台,国法俱在,千万不要明知故犯,到时候斧钺加身,悔之莫及。

但张四维的话,勾出了刘台心里那个躁动不安的心。

事儿是刘台做的,张四维没有参与其中,便不能坐罪。

朱翊钧也懒得搭理张四维,赵梦祐作为缇帅,其实很多次暗示,陛下若是看张四维不顺眼,赵梦祐可以罗织一些个罪名,保证张四维难以逃脱,但是朱翊钧没有答应,缇骑办冤假错案,这个头儿一开,就是始作俑者,贻害无穷了。

“有人要救刘台吗?朕给京堂一刻钟的时间。”朱翊钧满是平静的问道。

朝堂安安静静,阴结虏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死罪难逃,嘉靖年间,首辅夏言、大同总兵、咸宁侯仇鸾重贿俺答汗,最后堂堂首辅,被斩首在了西市。

刘台跟喀尔喀第五大营的鄂拓克炒花内外勾结,那就是刘台父亲、刘台弟弟和刘台都要坐罪论斩。

“既然没人搭救,那就押下去吧,查补之后再坐罪论断。”朱翊钧一摆手,示意将第二名案犯押下去。

这是第一个和第二个被坐罪斩首的言官,朱翊钧的的确确伤害到了耳目之臣,但是他们失去了耳目的职责,还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利,这还是耳目之臣?

傅应祯跪在地上,有些茫然,左右看了看俯首帖耳的说道:“臣死罪。”

前两个案犯起步都是死刑,刘台的父亲和弟弟都一并被坐罪,傅应祯只觉得绝望,觉得自己怕是在劫难逃。

朱翊钧看着傅应祯摇头说道:“你的案子查清楚了,就是个贪腐,罪不至死,罚没一千二白银,明日把钱交到户部,给驿回家去吧。”

“啊?”傅应祯茫然的抬起头,看着皇帝陛下,满是疑惑,前两个人都是板上钉钉的死罪难逃,轮到他,就可以走了吗?

“不想回去,要去解刳院吗?”朱翊钧没好气的问道。

“臣叩谢陛下圣恩!”傅应祯赶紧磕头,而后欢天喜地的走了。

傅应祯弹劾张居正,是弟子弹劾座师,两百年未有之事,但是之前事主张居正都不追究了,那就没有了后续,是傅应祯牵扯到了贪腐的事儿,才被扔进了天牢里关了几个月,调查问题,调查清楚,就让傅应祯走了。

科道言官一直在救这三个人,余懋学、刘台、傅应祯,若是说救到了,余懋学和刘台坐罪了,无一人敢申辩。若是没救到,那傅应祯欢天喜地,还能配驿回家,这不是救出来一个吗?

朝臣们很擅长把水搅混,而朱翊钧也很擅长这招,无论如何岁月史书,到最后,都得解释为何余懋学、刘台都是死罪难逃,而傅应祯却可以滚蛋回家。

要知道傅应祯是带头弹劾座主的那个。

朱翊钧的手摸向了奏疏,开口说道:“翰林院纂修林偕春来了没?”

“臣在。”林偕春心里发苦,那么多人上奏,怎么就只有他一个人先被拿出来挨骂!这不公平。

朱翊钧拿着奏疏说道:“你上奏来说,说朝廷养京营百无一用,还浪费国用,理当裁撤革兵。那朕来问你,若是俺答汗,和土蛮汗再破关隘入寇京师,如何处置?朕去俺答汗和土蛮汗那儿磕头,说赶紧退兵吧,朕答应你们了,封你们为王,给你们贡市?”

林偕春沉默了许久说道:“陛下,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古之王者尊居九重、而控四海、薄海内外、靡不环向、而止帚令者、此无他故焉,惟德哉。自三代圣王、未有百年不变之制、所贵乎承之者、在善体其制法之心而不必拘其故,夫天下之事、不能无敝、敝则不能不变不通之、变而通之、以不失其旧、此其为善守法者。”

“今日京营靡费极重,裁撤京营,可谓是…”

朱翊钧当然能听懂林偕春在逼逼赖赖个什么东西,意思是天下之重就是德,有了德就有了一切,天天握着刀吓唬谁呢!

他一伸手打断了林偕春的施法,问道:“你打住,朕问你话呢,俺答汗和土蛮汗已经来到了西直门外,没有京营,如何处置?朕去虏营,求他们吗?”

林偕春俯首说道:“臣以为乡民联防,可使不法之徒销声匿迹,如有战事,便可以下诏令天下勤王。”

朱翊钧听明白了林偕春的提议,不住的点头说道:“朕听明白了,就像北宋那样,然后金兵到了汴梁城,皇帝被俘,你的意思是朕到时候也北狩去?或者像是唐中晚期那样,遍地藩镇割据,朕没事就四处逃窜是吧。”

“英宗皇帝北狩,最后得归,你猜是瓦剌人有恭顺之心,还是因为瓦剌人打到了大明京师,被打退了,不得不归还英宗皇帝?你这话说的,简直是可笑。”

“你的意思就是英宗时,天顺年间,解散京营,才是仁君、德君?”

“臣不是那个意思。”林偕春额头顿时升起了一层的冷汗,赶忙说道。

朱翊钧两手一摊,开口说道:“那你什么意思?”

“咱大明也不是没有解散过京营,英宗南宫复辟,解散京营,把辽东总兵范广的妻小家宅,赏赐给瓦剌人皮儿马黑麻凌辱,把范广的儿子范昇,发配至广西烟瘴之地,就因为范广击退了瓦剌也先入寇。”

“范广一死,东北的建奴李满住、董山等乘间窃掠边境,辽东为之困弊,最后闹到了成化年间,不得不再组建京营,对其犁庭扫穴,才安稳了几十年。”

“林纂修的意思是,咱们把京营解散,然后任由入寇,直到京师被围困,下令天下勤王?这可是嘉靖二十九年,和隆庆元年发生过的事儿。”

林偕春只觉得自己额头上都是汗,这小皇帝实在是太难糊弄了。

“陛下,臣以为国用大亏,再养京营,实在是靡费过重,也是为朝廷着想,还请陛下明鉴。”林偕春已经麻了,只能发动了我也是为了大明国朝!

朱翊钧嗤笑一声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财用大亏吗?以隆庆五年年末为例,是岁,户部计天下户口田赋之数,户仅一千万八千八百零五户,丁口止62537419人,田地四百六十七万七千七百五十顷一十一亩有奇,洪武元年,咱们可是有八百多万顷,到了隆庆五年,坏了,只有467万顷了。”

“你知道为什么国家财用大亏了吗?你是不知道,还是本末倒置、因果颠倒来糊弄朕来了?”

自从孝宗皇帝以来,朝廷都是按着467万顷收税,朝廷没钱是因为税基萎缩数十年,所以才养不起京营,而不是因为养了京营,而财用大亏。

朱翊钧打量着林偕春,他在判断,林偕春到底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在糊弄他这个小皇帝。

只是看了半天,朱翊钧终于确定,林偕春可能真的是这么想的,就是养京营导致了财用大亏,而让乡民联防,下诏勤王,是个省钱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