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犹太人的反扑(1 / 2)

作品:《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app2;

不得不说弗兰茨还真是低估了国民议会身后这帮幕后黑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欧洲王室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至少来了几百人。

其他的社会名流更多,还有各种体面人的亲笔信,甚至包括了部分军中大佬和皇室成员。

如果不是维也纳之乱,再加上之后大量官员以辞职来向皇室施压,此时来找弗兰茨的人会更多,甚至有可能再来一次维也纳之乱。

不过没有如果,正因为维也纳之乱,奥地利帝国内部大量的特权阶级被清洗,尤其是旧贵族的大量辞职给了弗兰茨重掌文官系统的机会。

此时他们已经无力再在政治上施压,只能打打感情牌。

弗兰茨对任何不想做官的人的辞职请求全部批准,对于拒不执行命令、阳奉阴违的官员一律按战场抗命处理

如果是平时自然不可能,但谁让它是动乱时期呢?

1848年整个维也纳的高级文官更换率超过1000%,几十届政府让维也纳政府的命令比草纸还不如,其中很多时候就是挂个名,人还没上台就已经下台了。

至于中级文官系统整体更换率也接近70%,政府的很多职能都瘫痪过不止一次。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奥地利帝国有足够的官员顶上吗?

当然有!

历史上1848年仅维也纳一地的候补官员数量就接近10万人,有资格做官的人则更多,补缺等个二三十年是常态,所以政府根本就不愁找不到人手。

一句话只要弗兰茨愿意,想做官的人要多少有多少。

而且这些人最起码完成了法学学业,接受了完整的忠诚教育,家庭背景干净、清白,他们做官就未必比奥地利帝国现有的官僚差。

1848年奥地利帝国全国共有15161名正式官员,其中7682人遭到更换。

奥地利帝国的文官系统被侵蚀了几百年确实早已经到了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程度,但是现在的动乱却给了弗兰茨机会可以采取更原始、更直接的方式来进行改革。

不过所有的声音在弗兰茨处理了路德维希三世之后便戛然而止了,废立自由市、罢黜国王、同宗合并等等一系列操作是曾经绝大多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做梦都不敢干的事情。

(上一个这么干的是主角的爷爷。)

然而此时弗兰茨不但干了,而且还做得非常彻底。整个德意志邦联群雄束手,他们这些小鱼小虾自然清楚根本不可能改变弗兰茨的心意。

更可怕的是弗兰茨还将德意志地区的君主们变成了他的帮凶,尤其是那些由于同宗合并失去了君主地位的小国君主们。

他们是不敢恨弗兰茨、恨奥地利帝国的,但是某些幕后黑手就不同了。

本来他们是与那些犹太金融家交往最密切的一批人,但此时却下手最狠,疯狂地想要捞上最后一笔,并且销毁一切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据。…。。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幕后黑手的势力要比想象中更加强大,他们甚至组织军队打败了一些小邦国的正规军。

这些人的精神动员能力让一些犹太社群觉得这是针对犹太人的行动,甚至一些德意志人也加入其中认为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

如果是过去那些政府一定会选择和谈,妥协,甚至是投降。然而这是个民族的时代,刚刚经历过民族主义洗礼的平民居然拿起了武器主动帮政府镇压叛乱。

最关键的是铁路的存在,大大拉近了各邦国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