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给老家的建议(1 / 2)

作品:《腰软知青在年代和忠犬糙汉贴贴

傅璟佑抬起眼眸看陆淼,等待她的下文。

“广深那边有地理优势,现在已经打响了第一炮,其他地方也不会等得太久……”

陆淼轻抿唇瓣,把过去在老家想过,却没来得及说的想法跟他提了一嘴:

“现在包产到户落实的地方越来越多,有余力的,还能多包地……老家那么多荒山,闲着也是闲着,要不跟叔婶提一嘴,给承包个山头种点果树什么的?”

傅璟佑剑眉凝起,认真思考。

陆淼继续说道:

“前期树苗种下去,也不用怎么费心思打理,等以后改革的风吹到老家那边,树也差不多该挂果了,到时候正赶上收成,多好?”

傅璟佑摇头,觉得她有点太想当然:

“哪有那么好的事,赚钱那么容易?”

陆淼嗔怪一笑,撒娇似的轻轻推他一下,侧身坐在他身侧:

“谁说一定要挣钱了?收成好,能挣就挣,要是收成次,自家能吃到点新鲜果子那也不亏了。”

老家物价摆在那里,又都是荒野山头,要搞承包也花不了多少钱。

想着,陆淼又说:

“叔婶儿都是勤劳的农民出身,现在年纪大了,不让他们种地,他们心里不塌实,肯定也不会听,可要是到时候果园办成了,能盈利有进项收入,说不得他们会衡量做选择呢?”

打理果园也要费心思,但肯定比天天泡在田间地里要轻省些。

傅璟佑认真考虑她说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就在信后末尾撩草提了几句。

不过他没按照陆淼说的那样写,而是斟酌修饰了下。

他很了解贺宏进和陈桂芬。

乍然提起承包种果树什么的,场子铺的太开,老两口心里肯定会犹豫。

但是考虑可能是他们想吃,所以大概率还是会去捣腾。

而一旦真的执行起来了,像陆淼说的那样,老两口都是勤劳的农民出身。

树苗种下去就绝对不会存在什么“不需要怎么打理”的情况。

老两口必然会像日常种地那样精心照料。

一来二去,别说给他们减轻日常重担,还给多派了些任务。

可如果换个角度,把个人承包替换成集体承包。

一户产业变成多户产业,甚至是整个村子的产业,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像最初生产队里搞稻花鱼一样,一起出钱出力,集体分红。

人多力量大,也更有搞头。

到时候别说自家吃果子,乘风而起,带动村子富起来也是有可能的……

傅璟佑没敢写太深,潦草写了几句建议梗概,就把信纸给陆淼看。

他的意思是,先把分析的情况递回去,看看老两口的意思。

要是认定可行,到时候再考量细节。

陆淼粗略扫了两眼,便点点头把信纸交还给他。

让他叠好,连着一小叠照片一起装进信封里。

他考虑的是在理的。

陆淼提果园,其实也就是个建议。

改革开放有很多先机,但是机会这种东西说直接点,就是命里有、命里无的东西。

点子给出了,干不干随自己。

干了未必成,不干肯定是不成。

毕竟天上不会平白无故的下钱雨……

虽然没有绝对的把握,但陆淼考量过。

老家那边要是决心弄,那他们这些身在外面的,帮着找路子外销是必然。

他们说不得有多少关系人脉,但是毕竟在外面,寻找机遇的机会总会大一些。

零零总总,事成概率自然也会大。

……

信和东西寄出去,眨眼之间,就是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困窘得久了,年边几天是唯一难得的富足日,老百姓脸上的喜庆颜色愈发旺盛。

胡同小巷里早晚进出打招呼的声音,都变得格外响亮。

机电厂那边,傅璟佑也得了一天休息。

他是闲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