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均田,免赋,两难自解(1 / 2)
作品:《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什么他妈的老师,老子可没教过他们怎么贪污受贿。”
王布犁听着监狱里的那帮人学子痛哭哀嚎的声音。
“驸马爷,他们这点诱惑都扛不住,将来真入了官场也是被剥皮的下场,如今被抓,兴许刑法还没那么重呢。”
田留根的话让王布犁不敢认同。
谁知道老朱会不会扩大化,毕竟不杀几只鸡,怕是朱元璋心中这股子邪火不会下去。
在县衙待到下值时间,王布犁溜溜达达的回家。
最近也没什么事,说一句海河晏清也不为过。
至于大明别的地方水深火热,关我何事。
倒是也没有让王布犁久等,外出的检校一队一队携带犯人返京,一股脑全都塞进监狱当中。
一时间又变得拥挤起来了,然后狱卒们便主动出击。
王布犁直接把主场让出来,刑部尚书钱唐这几日没少往这边跑。
大抵就是一个意思,江南地区赋税过重,所以这些粮长就想着趁闹水灾今年就少交点,结果老朱确实免了不少赋税,还要赈灾。
这一手着实是让粮长们措手不及。
此事漏出极大的破绽,被较真的老朱发现了,现在监狱里人满为患。
钱尚书摸着胡须摇了摇头,这种事是没法避免的。
从唐中叶,江南地区农业对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安史之乱后唐朝就靠着南边了。
待到两宋,随着南方水利工程的兴修,湖田、圩田的开发,可耕面积扩大,南方粮食产量显著上升。
遂有苏杭熟,天下足的谚语。
北宋每年通过汴河运江淮几百万石粮到达汴梁,南宋偏安,更是依靠江南的富庶供需运转。
至于元朝,天下三分之一的粮食都是出自江浙。
故而历朝历代的财政收入,全都是靠着农业收取赋税。
待到朱元璋横扫江南之后,这个新王朝需要大量的经费,供北伐南下西征,供应中都凤阳以及南京的修建,供应庞大的官僚体系俸禄。
可是,元末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中原草莽,人民稀少。
大明军国所需,唯有仰仗富庶的江南才行。
这也是后来朱元璋把老五这个吴王给改封到河南去的缘故,就江南这片肥肉,连他亲儿子都不能给了,更不会允许他人染指。
为了在江南得到更多的财政收入,老朱除了接管宋元以来的官田,还大肆扩充官田。
但瞄上这块肥肉的可不止是朱元璋,底下的江南地主们同样也在不断的扩展私有田地。
江南地主虽然在元末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人地主第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同族聚集而居,第二则是累世仕官。
如此一来,江南地主们衣冠相望于宋元二百年之间,他们盘根错节,具有很大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声望,这些人便号召亲邻,结寨自保。
这些结寨自保的地主们没有遭到义军的打击,顺便有些人还比较有眼光直接投效了朱元璋,成了开国功臣。
此外,元末起义战争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烽火连天,另一些地区却全无涟游。
松江府,郡西北“毒于侵暴屠烧”,郡南莺湖一带“于干戈之表”,依然“甲第连云,膏腴相接”圆。
这些起义军铁扫帚所不及处,不但当地地主无恙,也掩护了外来的逃亡地主。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明初江南地主势力得以很快复兴。
洪武三年户部报告,浙西多富民巨室,仅苏州一府,民岁输粮百石以上至四百石者四百九十户;五百石至千石者五十六户直到四千石划分等等。
在大明开国之初,江南土地已经高度集中,如富户沈万三,田产遍布吴下,江南第一富豪可不是白吹的。
而朱元璋开科举就是为了让这些江南地主一個进入朝廷,为大明效力的渠道,争取这部分人的人心。
当然了,老朱认为天底下都是他老朱家的,他也不愿意富庶的地区都握在几家几姓手里。
故而随着江南地主实力的恢复和发展,他们在和朱元璋再财富再分配上出现了矛盾,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激化出来。
老朱这几年一直都在针对江南地主发布抑制兼并的禁令,为了充实凤阳人口,同样也是为了分化江南地主,他把不少富户都给迁徙到凤阳去守坟了。
这招就是他从汉朝那里学到的手段。
这里面的人群除了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和元朝的孤臣孝子外,还有不少富家大世。
大明不允许这个地界还有能结寨自保这么牛逼的人物。
当然了这些迁徙的财产也被朱元璋给剥夺,打击当地豪绅。
从洪武四年开始的飞粮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恒案、蓝玉案、南北榜案,这一连串的政治斗争,江南地主没有一次不受牵连的。
特别是胡惟庸与蓝玉大兴监狱,江南地主们遭到了老朱在政治上的极大打击。
大明明初的抄没田之多,是非常触目惊心的。
老朱通过扩大国有官田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引起江南地主的强烈不满,所以他们经常以拖欠田赋的方式对抗。
此番天降大雨,正好遂了他们的想少交的意愿。
别说监生们扛不住诱惑了,就算是地方官也是他们的代言人。
故而老朱可没少抓官。
江南重赋的问题导致地主阶级们内部矛盾极大,为了确保江南地区的财政收入,老朱是非常重视对于地方官的选择的。
如今被提拔到中央的陈宁,曾经就是一个典型的酷吏。
本官不管这个那个,你要是不把赋税给本官交齐喽,本官就亲自拿着烙铁烫你的皮,还有那些本地吏员也敢同地主们沆瀣一气,那就一起烫皮。
所以当陈宁在江南地区当任一把手的时候,被赋予陈烙铁的威名,但赋税全都是齐的,所以深得老朱的信任。
只不过到了中央后,陈宁连劝谏他的亲儿子都打死了,才被老朱这个重视亲情之人给厌恶。
陈宁不得不抱上胡惟庸的大腿。
江南地区的知府是非常不好做的,仅仅苏州一个府,老朱前后就换了三十余人(洪武总共三十一年),就这还得加上像陈宁这样干得好的人一干好几年的情况。
这些官员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主要还是因为老朱频繁换马,是因为他不满意这帮人的屁股坐在当地豪绅的一边。
当中央朝廷的利益都不能保证,长此以往大明只能控制南京城周遭,那大明天下还姓朱吗?
朱元璋对此更是十分的气愤。
老朱也不仅仅是要用高压政策,更多的时候也会稍微免除一些赋税,以此来缓和矛盾。
但地方上却不这样认为,你老朱终于怕了是吧,这说明咱们这些年的斗争是有效果的,咱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保证地方上的利益。
于是中央与江南地方上的争斗并没有停下来,反倒是进入了白热化。
待到老朱与世长辞,建文帝上台第二年就下令削减江南赋税。
四年时间老四上位了,当即宣布废除建文新政,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
可是从老朱一死,江南地区就开始拖欠赋税。
建文帝上位宣布减免,新朝也并没有收齐。
江南地主们更加猖狂,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死朱元璋了。
那老子还交个屁的赋税啊!
到了永乐二十年,光是苏州一府已经欠了近四百万石赋税了。
拉到宣德登基,苏州一府欠税就翻了倍。
这种数据说明从朱元璋噶了,江南地区的地主们大规模反扑,就是不交税。
后面的皇帝对于江南地主也在没也没有举起刀子,逼着他们乖乖交税。
以至于到了大明后期,什么税都收不上来。
整个浙江省的茶税才六两,据说还是用几乎贬值为废纸的宝钞来评估税额的。
在大明,谁交税,就会被那些地主们笑骂:你真是个傻逼哎!
王布犁听着钱唐给他科普一些江南地主的事,倒是也没完全点出来。
不过钱唐相信王布犁是个聪明人,所以有些话也用不着说的太明白。
钱唐口干舌燥,润了口,发现王布犁还是两眼一迷瞪,摇摇头表示自己搞不懂。
他忍不住笑出声来,又接连咳嗽了几声,着实是被水呛到了。
“钱尚书,怎么喝个水就呛到了,一定是太累了,岁数大了就该多休息。
你又不是陛下那种刀剑滚出来的身体素质,你肯定活不过他的。”